為因地制宜發(fā)展薏苡生產,推進科學栽培,發(fā)揮好薏苡“藥食同源”和區(qū)域特色等產業(yè)優(yōu)勢,針對今年汛期降水“北多南少”、極端天氣事件偏多的風險預測,農業(yè)農村部雜糧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(yè)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以“種子處理、合理密植、水肥調控、防控風險、適期收獲”為重點的2025年全國薏苡生產技術指導意見。
做好種子處理適期整地播種
選用籽粒飽滿的種子播種,可采用3%—5%生石灰水浸泡48小時,也可選用適宜藥劑或專用種衣劑包衣。西南區(qū)宜春播,一般3—5月播種,10—11月收獲。南方種植區(qū)可春播或夏播,春播4—5月播種,10—11月收獲;夏播6月初播種,12月中下旬收獲。北方種植區(qū)一般夏播,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,不超過6月下旬,9—11月收獲。播前深耕細耘,大面積平整地塊可采用機械化播種。
合理輪作倒茬科學設計密度
薏苡忌連作,前茬作物以豆科、十字花科及根莖類作物為宜,種植模式一般包括凈作、膜側栽培、薏苡—大豆間作等,一般播種量2.5—3.5公斤/畝,條播、穴播或起壟種植,4—6葉期定苗,留苗密度8000—12000株/畝,2—4株/穴。地勢平坦的地塊可采用機械化播種,播種深度3—5厘米,播種行距50—60厘米,窩距30—40厘米;播種量2.5—3.5公斤/畝。大粒品種可適當增加播種量,每穴播種4—6粒確保出苗數。矮稈品種可適當增加栽培密度。
加強水分管理調優(yōu)肥料運籌
根據薏苡濕生習性,田間水分管理遵循濕潤育苗、干旱拔節(jié)、有水孕穗、足水抽穗、濕潤灌漿、干田收獲,其中苗期和抽穗期水分敏感,應密切關注土壤墑情。施肥以滿足薏苡對各種營養(yǎng)元素需求的原則,有機肥為主、無機肥為輔,提倡使用農家肥、生物肥料等;室话闶褂酶斓霓r家肥1500—2000公斤/畝或復合肥40公斤/畝,結合中耕除草,拔節(jié)至抽穗期追肥1—2次,每畝施用尿素20—40公斤。也可以使用緩釋型肥料以減少勞動力,一般50—80公斤/畝于播種期一次性施用。
綜合防控病蟲輔助授粉結實
加強病蟲害防控,南方和西南地區(qū)苗期注意玉米螟、粘蟲和草地貪夜蛾的危害,抽穗期注意黑穗病和葉枯病的發(fā)生,及時拔除有病植株。薏苡異株風媒授粉,同一花序雄花先成熟與雌花不同步,可在開花盛期上午10:00—12:00,用繩索或植保無人機等工具振動植株,提高結實率。
適期適時收獲注意減損提質
當薏苡植株中下部葉片轉黃,在田間籽粒80%左右成熟變色、變硬時收割,一般選擇晴好天氣上午10—12時作業(yè)。可采用機械化收獲,要求損失率控制在10%以下,作業(yè)速度控制在4—5公里/小時,收割機的割臺高度應低于薏苡的著粒層,收割時注意檢查損失率變化,及時調整作業(yè)速度與割臺高度。
(來源:全國農技推廣)